原标题:大美青海:探索我国生态文明新路径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
——习近平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选择在三江源头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局部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问题,通过强化国家地位,更好实现对该区域自然生态的系统保护、整体修复,使“中华水塔”坚固而丰沛,持续保护世界第三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三江源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区域内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原始、大面积的高寒生态系统,尤其是冰川雪山、高海拔湿地、高寒草原草甸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水、发展之水、文明之水。
三江源地区还具有十分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2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生息繁衍着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黑颈鹤等特有珍稀保护物种,是全球“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与大自然原生态环境背景互相衬托、相互交融、相映生辉,形成了独有的自然特色和人文景观。
三江源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在三江源区设立国家公园意义非凡。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应运而生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等,经过持续保护保育,三江源区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经过多年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草地产草量整体提高了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精心谋划设计的基础上,去年11月,省委、省政府向中央上报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同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试点方案》。今年3月5日,中办、国办正式印发《试点方案》,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应运而生。
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这是党中央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出发,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根据国家部署,省委、省政府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生态领域改革的重大牵引,在建设原则上,坚持保护为主,在试点选择上,结合国际通行规则与我国现有经验,立足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保护野生动植物生活环境完整性出发,把三江源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示范。
因此,在三江源地区选择典型和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现三江源地区重要自然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促进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突出保护修复生态,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有序扩大社会参与。要着力对自然保护区优化重组,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目标。
促进三江源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立,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职能资源实施生态整体系统修复,以理顺三江源保护机制、提升保护科学性。同时更加注重相关农牧民生活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生态资源打造一批可吸纳就业的旅游、有机农牧等绿色产业,让群众共享生态保护红利。
通过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搭建起牧民群众发挥生态保护主体作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科学合理扩大生态管护岗位规模,建立健全牧民群众与国家公园之间的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放合作促共建共享和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共赢之路。
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任务重,区域生态系统脆弱和敏感性的特点,将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统一功能区划,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针对三江源自然景观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典型性和原真性强的特点,充分挖掘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展示价值,把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针对三江源产业结构单一,生态保护对外开放和社会参与度较低的实际,坚持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协调,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把国家公园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
推动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创新
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区域内有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9种保护地类型。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对保护区功能优化重组,实现对三江源典型代表和代表区域的山水林草湖等自然生态空间的系统保护,统一用途管制,统一规范管理,有利于更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原真性。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介绍,随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揭牌,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组建完成,开始运行,目前,管理局领导班子已到位,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各园区管委会组建已基本完成,按照“坚持优化整合、统一规范,不作行政区划调整,不新增行政事业编制,组建管理实体,行使主体管理职责”的原则,着力突破原有体制的藩篱,实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来源:西海都市报)
森盛隆青海阻垢剂:http://www.qhzgj.net